分卷阅读31
@@不过,田仰倒也不顾日渐消瘦,而乐在其中┅┅ ※※※※※※※※※※※※※※※※※※※※※※※※※※※※※※※※※※※※ @@(尾声)桃花扇 @@-个月以後,杨龙友和教戏先生苏昆山都来看望李香君。正好李香君在屋里睡 觉,溅血的白绢诗扇摆在桌子上。 @@苏昆山说∶「李香君几天来,因为想念侯方域,也惦记母亲李贞丽,都愁出病 来了,我们不要惊动她,让她好好休息,我们先在这坐一会。」 @@杨龙友拿起诗扇说∶「好一把诗扇,可惜让鲜血给污了。苏老!李香君这里有 颜料吗?让我帮它加一加工!」 @@杨龙友备妥笔墨,便用黑笔在扇子上血渍空隙中画一枝梅花树干,又用绿色的 颜料在血渍上添了几片绿叶,於是,扇子上便呈现出一幅盛开的梅花图。 @@这时李香君听外屋有人说话,从梦中惊醒,对镜化化妆,从里屋走出来。看见 杨龙友、苏昆山便行了礼,坐在桌旁。 @@她忽看见桌上的诗扇已经变了样,错乱的血渍变成一树鲜艳盛开的梅花,她很 喜欢,谢了谢扬龙友对诗扇的艺术加工。 @@杨龙友很关心地问李香君∶「你今後打算怎办?如果侯方域一去会不回来怎办?」杨龙友继续说∶「不如请托个人,到江北前线找一找他!」 @@苏昆山在旁说∶「几天後我想回家看看!刚好我老家就在河南,沿途会经过江 北前线,这个事就交给我办吧!」 @@杨龙友说∶「那麽李香君,你写封信请你师父带去吧!」 @@李香君想了想说∶「我的心中有千言万语,写信是表达不出来的,不如苏师父 把这诗扇带着吧!因为着扇子是侯郎给我的定情之物,这首定情诗表达了他对我的 深厚感情;诗上的血渍又像徵了我为他守节之心;杨老爷画的梅花,又把我未来的 志趣告诉他。所以这把扇子表明了我千般苦、万般情,也表达了我对他深厚的思念 、万种情怀,更表达了我宁死不改的坚强意志。┅┅这把扇子又是他熟悉的旧物, 因此看到扇就等於看到了我。」 @@於是,苏昆山就带着诗扇;带着李香君对侯方域的思念出发了!苏昆山要在战 乱中,在长途跋涉中为李香君寻找侯方域┅┅ 大陆网友发邮件至: 可以获取图书馆最新地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如有章节错误、排版不齐、新章节未更新或版权问题请告诉管理员,可获加分奖励 注意自我判断 请勿模仿主角 合理安排时间 沉迷网络伤身 元元图书馆倾情制作 元元图书馆&公测版->中国历朝美女系列我的书架 | 插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书评讨论 | 错误报告 | 返回目录 -------------------------------------------------------------------------------- 告示:请避开20点至24点高峰时段,服务器压力太大。正在想办法... 中国历朝美女系列----李师师 @@李师师,是宋徽宗时汴梁人,家住在永庆坊,父亲叫王寅。王寅的太太生下师 师时,就因难产而去世,王寅只好父代母职,用豆浆当母乳喂养师师,所幸师师在 襁褓时,从来没有哭闹过,因此让王寅免去许多烦恼。 @@在汴梁有一个习俗,就是凡生了孩子,父母一定会带着孩子到佛寺里许愿祈福。王寅对这孩子十分怜惜,就带她到宝光寺去许愿祈福。 @@王寅抱她到宝光寺,一个老和尚看到师师,看出师师将来定然是风尘中女子, 就斥责师师说∶「这是什麽地方,你竟然敢来!」。师师由出生之後都不曾哭过, 可是一听见老和尚说的话,却哭了起来。老和尚看见她哭得凶,就摸摸师师的头, 师师就不哭了。 @@王寅看了,心里很高兴,心想∶这孩子和佛真有缘。那时候,凡是做佛弟 子的都叫“师”,所以王寅就叫她师师。 @@师师四岁时,因为父亲受官府诬陷,被判了死刑。师师无家可归,就被一个叫 李姥姥的妓院老鸨收养。李姥姥对师师仔细的教养,果然长大以後色艺绝伦,尤其 是诗词文赋更是令人赞赏,所以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都特地指名要与师师 一起吟诗赋文。在汴梁,大家都知道金钱巷的歌妓院,第一把交椅就是李师师。 @@在师师十六岁那年,李姥姥就以三千两白银,把她的初夜给“卖”了,买主是 当地粮行的钱少东主。 ※※※※※※※※※※※※※※※※※※※※※※※※※※※※※※※※※※※※ @@当天,金钱巷的歌妓院挂着朱纱粉灯,阵阵绿竹弦管奏着妙曼清音。前厅上, 席开百桌,珍馐佳肴、美酿醇酒一应俱全;本屋里,师师更是凤冠霞披,有如闺秀 出阁。 @@宴罢,曲终人散。钱少爷带着微醺癫步,来到师师的本屋客室。吱呀!钱 少爷推开雕门,一见师师低着头坐在床缘,桌上的烛光映着清秀艳丽的容颜,眉 杏眼、挺鼻峭瘦、朱唇一点。而玲珑剔透的身材凹凸有致,看得钱少爷一阵心神荡 漾,心中直呼∶┅三千两白银┅值得!值得!┅ @@一直在沉默中师师,此时不禁热泪盈眶。虽然师师自幼即来到歌妓院中,妓院 里的形形色色都看遍、知晓,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必定有今日,心里早已有底了,而 且事前就跟李姥姥说定,不论是初夜献红;或是侍候留宿,都必须让自己看上才愿 意,否则再多银两也不依。可是真的事到临头,师师也不禁惧怕、怨尤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