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四则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对事物的发展不会疑惑,五十岁知道自己的使命,六十岁能顺应天命,七十岁随心所欲但不会逾越规矩。” 相信对于各年龄层的看官来说,这一则都已经相当腻味了,一纯也不想老生常谈。 孔夫子的这番话是对他一生的总结,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体现出了意义。 相信有的人也会拿孔子的一生作模板,无论成功与否,我觉得这种行为还是勇气可嘉的;更多的人,其实也就在嘴皮子上说说:“我已经是不惑之年了”,实际生活中可能仍旧诸多疑惑困扰。 不过,我想表达的,并不是要人们拿孔子作模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而仅仅旨在让大家看到此则给我们的启示。 当我们已经有主见、有梦想的时候,就要趁着年轻为自己规划好人生之路。 诚如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有的事情有准备才能成功、成立,毫无准备则会失败、作废。 不要总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船会直是不错,但此时我们面对的就只剩一条路了,等我们逆流调转船头驶入心怡的道路时,同辈的船早就如离弦之箭一般行驶开去了。 “道前定则不穷”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人生的道路预先决定了,那就不会无路可走。 这时候再向孔子偷师,列一个计划表,到哪个阶段要干什么事情,心中有沟壑,也就更加省时省力了。 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啊,一下子没拎清,学习进度在我的小资态度中逐步下滑,幸好女王大人把我拎了起来,帮我列了清晰的任务表,也算是悬崖勒马,不至于一路熊市!所以,我也很推荐大家胸中有丘壑的同时,还是用纸笔备个份更加保险!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啦,我们下期再见! 同样是“问孝”,孔子的回答竟完全不同!(孟孙父子) 如果看官手上有一本的话,您不妨翻到篇,找一找第五则至第八则,您会发现——这四则全以“某某问孝”为开头,队列可整齐了! 这么喜感的四则素材,小恶魔一纯怎么能不写呢! 咱们这两章的行程安排跟看官交代一下: 我把同类的“5 孟懿子问孝”和“6 孟武伯问孝”(孟孙父子)归到本章节; 再把同类的“7 子游问孝”和“8 子夏问孝”(孔门弟子)堆到下一章。 这四则一扫完,就干掉三分之一了,想到这里您是不是干劲十足呢? 闲话少叙,我们立刻来围观孟孙父子吧! 这孟孙氏是鲁国的三桓之一,在朝中有不小的势力,不过这一大家子呢,都有个特点:有事没事就喜欢跑去孔子家聊天喝茶,双方来往不可谓不密切。 何以见得呢? 八世宗主孟僖子死前一再嘱咐:“二子师侍孔子”,让两个儿子跟孔子学礼。 孟僖子的大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九世宗主孟懿子,他早年依照父命跟孔子学习周礼。 十世宗主孟武伯时常问孔子问题,除了这次的“问孝”,还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来问孔子学生的情况。 连你们都十分熟悉的孟子据说都是这个宗族的后裔。 再扯远点,孟浩然都是他们家族的后代呢。 可见春秋时的孟孙家与孔子还是经常保持来往的。 扒完了家族渊源,我们回到正题上:孟懿子和孟武伯同样向孔子请教“怎样才是孝顺”的问题,而孔子却给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其中究竟蕴含了什么意思呢?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第五则 孟懿子请教什么是孝顺,孔子说:“就是不违背礼的要求。”樊迟给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的要求。”樊迟说:“‘不要违背礼的要求’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还在生时,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这一则貌似毫无看点,但您要清楚:夫子并非等闲之辈,这里面的水可深着呢。 这孟懿子何许人也?他是鲁国三卿(孟孙、叔孙和季孙)之一。 这里牵扯到春秋时“政治权利下移”的历史大背景问题——天子空有名头,诸侯不及卿有权势。 而此时鲁国也处于这种情况,鲁君想清缴季孙氏,孟懿子在最后时刻解救了季氏,杀了鲁君阵营的郈昭伯,这个举措实在嚣张,颇有点“杀鸡儆猴”之意。更过分的是,在后来孔子当大司寇摄相事时,他和孔子作对,反对孔子的政策,枉他早年还跟着孔子学过礼。因这种种事情,后人不愿把他算入孔门弟子之列。 孟懿子在什么时间问的孝,我们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时的孔子已经对他感到不满了,于是借着他“问孝”敲打敲打,给了个“无违”的答案。 这个“无违”可以理解为“不违背礼节”,同时也可引申理解为“对先父的遗志没有违背”,为什么孔子着重说这点呢? 您回想一下,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可是非常重视礼仪的人,所以才会在临死之际,一再嘱咐两个儿子要跟孔子学礼。可如今这父亲走了之后,孟懿子做的事情都是违背礼仪正统的,也就违背了父亲的遗愿。所以孔子特别说“无违”给他听,我们要认识到这点,不然就会对孔子产生误解了。 这里面还出现了一个叫“樊迟”的人,他可不是来打酱油的哟。樊迟在孔门弟子中并不算出色,孔子认为他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所以您也看到他是以车夫的身份出现的。 可为什么孔子要跟驾车的樊迟说孟孙的事情呢? 您可能从没想过,孔子也是有弯弯肠子的啊!孔夫子一旦对门生十分不满意了,通常都不乐意挪动尊贵的小屁股亲自说教,而是通过门人传达:“宝宝不开森(心)了,你看着办吧!” 孟懿子这回撞枪口上了,中没有交代的后续其实大家都已经清楚了——樊迟肯定会去孟府传达夫子的意思。但是根据史书记载来看,孟懿子这死小孩压根就没有悔过之心,因此孔子也不乐意再教他周礼了。 真不知这孟家人是什么构造,孟僖子学礼,他儿子违礼,到了他孙子这一辈貌似更差劲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