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5
嫁,但是太远了只有我们三个光人去了嘛!”杨老大也不瞒着,这是喜事。 哟!这倒是见新鲜事!这年头由于交通、信息闭塞,一般来讲很少有异地恋的。除非是工作关系,或者前些年很多是知青遗留问题。看杨家兄弟的年龄,他们的妹子应该不是嫁给知青。那就是工作在浦海? “你家妹子好福气啊!”对面的那位同志竖了个大拇指,“浦海可是好地方,全国的轻工业基地,国际化大都市!这回是去做城里人啰!”这年头人都是挤破了脑袋往城里钻,在乡下苦哈哈的,到了城里随便做点什么不比乡下收入高?以前讲工分、计工龄都过时啦,城里有的是机会赚钱! 杨老大不乐意了,“这话我可不爱听!农村人咋啦?农村人再穷,那也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是饥荒年景绝对不会饿着自己。城里人就不好说了,没有工作那是来拿饭都没得吃。”对农民来说,土地是生存的根本,没有农民种地交公粮,怎么养活国家那么多人口? “是撒!现在的农村可不比从前,自从分田到户,每家每户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火。今天过年我回乡下,家家都杀猪宰羊的,粮仓里堆得满满的!”旁边的一位年轻人赞同的说。 第292章 美食 这话大家都同意,自从79年开始改革开放,到现在基本上农村分田到户的工作已经完成了。除了极个别地区,农民们在时隔三十年后重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迸发出来的热情是难以想象的。农民们的精神面貌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座的有工人有农民,但说起这个都异口同声的夸赞党的政策好,邓同志是真的为人民着想的好同志啊!国人都是很知足的,只要生活安稳,有一口饱饭吃,就发自内心的拥护党的领导。至于每年的提留太重,粮价太贱,那都是可以忍受的。 后来为什么都不知足了呢?也许古时候的统治者做得对,愚昧的人民是最好统治的。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增加,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信息的越来越透明化。当所有的一切都摆在台面上的时候,心里面的落差就越来越大了。 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有这个概念,关注的都是那些改革带来的变化。杨启国说道,“现在咱们不但种地、种经济作物,也可以在农闲的时候搞点副业增加收入,日子比以前的确松快多了。我家4个娃,现在我可以说,他们想读书读到哪,我就答应供到哪,绝不含糊!” “好!”大家都鼓掌叫好,“不愧是楚地,向来都是最重视教育的”。一位带着眼镜的同志赞叹道,“咱们那儿一穷就出去乞讨,孩子也不重视教育,就没几个读书读出来的,唉,这样下去不行啊!” 大伙儿问他是哪儿的,原来他是徽省,早年在汉市读书,后来就落在这边上班。杨启国闻言说,“你可说对了,咱们那虽说穷,从来就没有出去讨饭的传统。但是徽省可不一样,每年都有人去我们那讨米。今年还有好几批呢!我就不明白了,回去分了地,随便怎么种不是就有饭吃了?” 话题立马歪到地域上去了。这会儿还没有后世的地域黑,但是说起来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鄂北人讲究,爱面子,喜欢动小脑筋,所以被叫“九头鸟”,但在后世却没有什么别的黑料。相比什么“偷井盖”,“挖掘机”的,好像还蛮庆幸的?但是这个时候,徽省穷那是出了名的。 “那不都是穷闹的吗?唉,要不是被逼到哪份上,也不会有小岗村拼着命搞分田到户了。”眼镜叹了一口气,说道。家乡穷,他也没面子。希望现在开始改革了,会越来越好吧。 谈谈说说的,时间也过去的快。农村城市的差距还没争论出来,地域的差异又扯出来了。这不还没说出个所以然,已经到了饭点了。餐车上的饭菜又贵又不好吃,除了单位可以报销的,没有几个人会去那边吃。于是各拿各的干粮出来打算凑合着吃晚饭。 吐槽农村穷的那个中年人,带的是大白馒头加榨菜,喝着开水吃起来也管饱。眼镜是知识分子,带的是面包和香肠,看来条件不错。杨家三兄弟把包拿下来,掏了半天。牛rou干,肘子、整只鸡,茶叶蛋,炒面……小小的桌子上都摆不下了,杨老大又从口袋里摸出一瓶苞谷酒来。 对面三个啃着干粮的眼睛都看直了。现在的农民条件都这么好了?这出个门吃饱就好了,他们居然大鱼大rou,还带着老白酒,这是要吃席吗?现在一般的席面也没有这么丰盛好吗? 杨家老大热情的招呼大家一起吃,“来来来,我们带得也不多,一起尝尝,都是家里自己做的,味道保证好!”见众人一副见了鬼的神情,又说道,“这不是第一次坐车没经验吗?屋里人怕我们路上吃不饱,给准备的好像跟大家伙的不一样哈!” 这还不叫多?大家都无语了。杨家兄弟热情邀请,这大鱼大rou的当然比白面馒头和干巴巴的面包好吃。本来啃着面包有优越感的眼睛也不客气了,拿起一块牛rou干就吃了起来,“大哥,你家这生活不错啊!” 杨老大得意的说,“这算啥?我说了如今咱不缺吃喝!”又解释道,“鸡啊鸭的都是自家养的,猪是过年猪,我们家前阵子办酒席杀了,这腊rou都是现成了!除了牛rou是买的,别看东西多,其实不花一分钱!”对了,还有一大包麻辣小龙虾! 如今气温低,rou什么的可以放好几天,可是小龙虾就不能放了,家里吩咐今天得吃完。这玩意儿现在外面价格也渐渐高了起来,但是在韩家冲,尽管天气冷了,自己吃的还是能弄得到的。这一大盆红通通的麻辣小龙虾一出,附近的旅客都抽起了鼻子,哎呀妈呀太香了!谁这么不地道在火车上吃,太拉仇恨了! 隔壁一个大妈忍不住了,探起身子问道,“我说大兄弟!你们这是吃席面哪?这年节还有小龙虾?”。这几天,这虾子莫名其妙的就火了,原来深受其害的地方,成了人人羡慕的好地界。没有虾子的地方看了眼红,还特地去引进到河浜里去,就为了能抓了卖钱。 城里的饭馆,哪家要是没有这道菜就是没与时俱进。据说是一个叫白云县的地方先发明的吃法,什么麻辣味的,五香味的,还别说,这虾子看着个头大rou少,顶不经济,但是那么一弄就成了美味。还有人说最正宗的小龙虾就是“白云小龙虾”,还有专门做这个的饭点呢。 乡下人别的舍不得吃,这卖钱的虾子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