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2
上,耐心地说,“可是这里也是咱们的家。诚诚以后还要在这里上学,我们只能在放假的时候才能回去哦。” “啊?为什么?我不想在这里上学!”诚诚嘟着小嘴沮丧地说。“嗨宝贝,这么一点小挫折退缩了吗?咱们可是小小男子汉呢!”周品正在旁边给他打起,焉头焉脑的儿子看上去好可怜,酷爱到爸爸的怀里来,让父爱的温暖给你力量吧! 周至诚完全没有感应到父爱的召唤,难得依偎在mama怀里撒娇,还没有被mama嫌弃总算让他受伤的心灵得到了一点点安慰。“我当然不会害怕,可是我不明白,为啥非要在这边上学呢?明明舅舅的小学多好看!”他不明白,这个国家还有“户口”这么一回事的存在。 儿子钻进了牛角尖,杨小贝和周品正花了老大功夫,才让他明白自己必须在浦海读书的残酷事实,这让本来以为只是来这边玩几天就回去的诚诚心情更是低落了,哪怕是爸爸再怎么逗弄,也提不起精神来和他玩闹,一度抑郁起来。 这样下去可不行!周品正为了哄儿子高兴,干脆大手一挥租了一辆游轮,带着妻儿一起来了一个“浦江一日游”。诚诚打小在长江上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次了,小时候没事也最喜欢缠着爸爸专门开车到江边看轮船,对坐船自然不陌生。但是这里两岸的风光和老家的完全不一样。 在白云县,两岸都是连绵的青山,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夏天的狂暴地翻涌着,冬天则是清澈安静,岁月静好。黄浦江比长江要小得多,诚诚专心看了半天,才好奇的说,“他不是黄的呀!还没有夏天的长江水黄呢,为什么要叫黄埔江?” 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转移,这么一会儿功夫,他就开始琢磨别的事情了。周品正抱着宝贝乖儿子,轻声细语地跟他解释,“不是因为黄才叫黄浦江,它本来就是这个名字。”“怎么可能?舅舅说了,长江因为是亚洲第一长,还是世界上唯一在一个国家里最长的河流才得名的,黄浦江总是有原因才叫的呀,对了,是不是他原来很黄?” 这个嘛……黄浦江是浦海的母亲河,但是知道它名字来历的还真不多,起码周品正就不知道,他摸了摸鼻子,只好场外求助。这时船上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小朋友,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江。” 第314章 抱怨 原来是这么回事!在场的人都受教了。他们上船的十六铺码头,此时还是国内最繁忙的内陆码头之一,也是浦海外滩最著名的码头,拥有150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水上门户,承载着很多关于浦海的历史人文记忆。 1982年的时候,由于客运繁忙设施陈旧,政府把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了,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新客运站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参观,当时有三大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造了7个小候船室,落地门窗、空调、沙发,连市政府各委办都来借用。一时轰动浦海。 以后世的眼光来说,十六铺码头现在的陈设也十分先进,相比老家简陋得只有一个棚子的长江客运码头,让诚诚也大开了眼界。然而这已经是码头最后的辉煌了,从90年代开始国家大力发展公路和铁路建设,缓慢而效率底下的水路作为交通工具形式的衰落是历史必然。2000年以后,随着十六铺客运码头定期航线被全部迁至地处长江口的吴淞客运中心,十六铺一度淡出人们视线,成为了只有黄浦江观光、过江轮渡船的码头。 后来过江隧道越来越多,浦江大桥也建成了十几座,连老浦海人永远的记忆过江轮渡都消失了,十六铺码头同时彻底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现在,码头还是非常繁忙且生机勃勃的。从被誉为“外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起航,游轮缓缓向着下游而去。 “看,那里是苏州河,上面那座铁桥是外白渡桥,那天我们去过的,好看吧?”“那边是邮政大楼,有二十几层高呢!”周品正兴致勃勃地给儿子讲述着两岸的风景。这时浦东好没有后世的繁华,矗立于云霄之端的陆家嘴金融中心,现在还是一片荒地,除了造船厂,只有零星低矮的名房。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说是就是这种情况。尽管只有一江之隔,但是却把世界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种。没有桥梁,没有隧道,黄浦江就是一道天堑,把两岸隔绝。那边没有什么好看的,从杨小贝的角度而言,就连现在的浦西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座高楼,可是在其他人眼里,浦海就是国内的骄傲,是拥有最高和最多高楼大厦的地方。 从繁华的上海市区,到黄浦江与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汇流入海的地方——吴淞口外的“三夹水”。行驶江心,眺望一江之隔、跨越百年沧桑的建筑群,不能不心生感慨。风景名胜水,有灵气有财气。水,孕育着蓬勃的生机。黄浦江是城市的母亲河,浦海的黄金水道,江面上的船舶非常密集,航运十分繁忙。 任何郁闷在广阔的田地间都随风飘散了。在宽阔的入海口面前,滩涂,芦苇,漫天飞舞的候鸟,一下子从都市到达了世外桃源。诚诚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还一个劲地问这问那,杨小贝也抓紧机会,给他讲解关于入海口的知识。 知识是开阔眼界的最好桥梁,当得知滚滚长江水从青藏高原出发,经过鄂北老家,沿途流过很多很多地方,最后到达这里进入大海,诚诚的嘴巴张得大大的,“长江太了不起了!原来咱们家是在一条江上啊!”想到在家是时候看过的江水,却流入到现在所在的地方,他就觉得不那么想家了——其实很近啊! 是啊!杨小贝也,是站在这里,才想起来“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句诗词,原来他和周品正之间不只是跨越时空的相遇,还有这样的渊源……回头看看周品正,却发现他正一本正经地跟儿子讨论“那只鸟rou多,比较好吃。”“这种水鸟看上去大,其实没几两rou,还一股sao味!” ……那时候的小瘪三,就没有几个没到这边来抓鸟打牙祭的,作为其中的翘楚,周品正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在这一块厮混了。杨小贝翻了一个白眼,唉!自己怎么就瞎了眼,找了这么一个不解风情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