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在逃生游戏里撩最猛的鬼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5

分卷阅读235

    刚路过玩具店的时候,一起钻进去了。”

    杨贤皱了下眉头:“诶,你们怎么不拦一下啊?没看到她屋子里堆多少了吗?玩个游戏,看到个什么好看的就要捡,捡回来就往屋里堆,一出来逛街就开始乱买东西。”

    程几何说:“这不是挺好的吗?再说,她买东西花的是自己的工资,拦她干什么?”

    杨贤:“问题她以前不这样,就你们给惯的。”

    陈溺瞥了他一眼:“如果一个人给你的感觉是他出什么也不想要,多半是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自己想要的东西,像这类人,一旦开了个头,就会如洪水泄闸,难以收住。”

    修哉笑了笑:“你就当她是在弥补自己吧。”

    杨贤:“我觉得还是有点儿过头了。”

    两个小时之后,天色已然暗下,安善美才带着晴晴回到庄园里,她手里拎满了购物袋。

    杨贤走过去,从其中一只纸袋里抽出来一捆荧光棒。

    他哽了一下,看向安善美,问道:“你是想去给谁打call?”

    程几何从他手里抽出来几根:“挺好看的呀,善美meimei给我几根啊。”

    安善美点点头,又分别把几个精美的小纸袋分发到每个人手中,连黑滋尔也有一份,只不过没胆子递过去,隔了几步远扔到黑滋尔身边的。

    陈溺拿起纸袋,勾头闻了一下,隐约有股香辣的味道。

    程几何一边拆一边问:“这什么啊?”

    安善美羞赧地垂下头:“……辣条,以前同学有分给我吃过,我觉得好吃。”

    谷阿羽:“我也喜欢辣条。”他转过头随口问了下坐在旁边的人:“我记得小学门口五毛钱一袋,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吃哪个牌子的?”

    陈溺回了他一句:“没吃过。”

    黑滋尔:“我也没有吃过。”

    屋里其他人新奇地盯住两个人,本国的辣条是家喻户晓的垃圾食品,都已经传到国外去了,没想到还有本土人没有尝过。

    杨贤催促道:“那你们倒是吃啊。”

    纸袋里是一个个独立的包装,看起来还挺好看的。

    黑滋尔从纸袋捡出一只,慢条斯理地撕开下一半包装袋,抬起手送到嘴边,陈溺也捏起一片红油浸满的面筋片咬进嘴里。

    程几何挑着眉毛问:“怎么样?好吃吗?”认真的好像是个安利辣条推销员。

    陈溺点了下头:“还行。”

    不仅人人有份,安善美连小年兽也没放过。

    客厅里顿时溢满了辣条的芬芳气息,托拜厄斯路过客厅的时候皱了下眉头,程几何扫见他往楼梯那边走去,提起一袋子辣条追了上去。

    一边小跑着,还一边喊道:“等等等等!我喂你吃个宝贝!你别走啊!”

    社会治安与运转基本已经开始步入正轨。

    游戏开始的当天,国内各地都在各个区域边界拉起了警戒线,公共交通设施全部停运,连共享单车也被装上集装车拉走了。

    下午六点钟,提前吃过晚饭的陈溺与庄园里的其他人聚集在客厅里,身上都背了个背包,防止又有像上次类似的以外发生。

    到了七点半的时候,电视里的节目被强行中断。

    音乐声响起,新闻联播的开场画面顶替了原先的电视剧。

    程几何收声,暂时中止与其他人的闲聊,杨贤也把刚刚抓起的瓜子给丢回了果盘里,顺手端起茶几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

    过了十几分钟,排在c042前的区域游戏预告一一播报完毕。

    “c042区域的各位,请时刻谨记,不要忘了缅怀已逝之人。”

    “各国各界有许多关于死亡的习俗,让我们来一一回顾。”

    “c043区域至今为止……”

    提到死亡二字,不免让人心情越发沉重。

    屋里几人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他们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近距离欣赏、接触过死亡了。

    新闻联播结束,轮到了天气预报,即便天气预报给出的线索并不像最开始那样,每天都会更新一条,但游戏开始的第一天,还是会给出一些相关的线索。

    那提示也极其隐晦——

    “十九世纪的习俗。”

    比起线索而言,更像是在打哑谜。

    修哉:“……十九世纪的习俗?”

    杨贤嘴角抽搐数下:“不是,十九世纪,各国各地,各式各样的习俗都有,什么破提示啊。”

    其实哪次的线索都会让他们感到不满,埋怨游戏方的吝啬,七嘴八舌地抱怨上一会儿。

    抱怨完了,还是得耐下性子来好好研究。

    陈溺一手撑在下巴上想了一会儿,思索着说:“结合新闻联播的本期主题预告来看,这个习俗与死亡脱不了干系,再者……特意说明是十九世纪的习俗,那应当是从十九世纪时开始,且没有流传至今的。”

    筛选条件出来了。

    黑滋尔双手置于胸腹处,十指相交,开口缓声道:“十九世纪的欧洲兴起了一股给死人拍艺术照的风。”

    经黑滋尔这么一提醒,陈溺也想起来,他曾经在某本文献上看到过相关的内容。

    那个时候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于是痛失子女的家庭以此来纪念缅怀他们的孩子,这种习俗渐渐流行起来,到后来拍摄对象也从夭折的幼童扩展为全年龄的已故之人。

    陈溺回忆了一番:“嗯……我记得,这类艺术照还分为三种,一种是还原生活的类型,一种是模拟休息的,一种是和棺材合影。”

    -300字防盗,00:10分替换

    抱怨完了,还是得耐下性子来好好研究。

    陈溺一手撑在下巴上想了一会儿,思索着说:“结合新闻联播的本期主题预告来看,这个习俗与死亡脱不了干系,再者……特意说明是十九世纪的习俗,那应当是从十九世纪时开始,且没有流传至今的。”

    筛选条件出来了。

    黑滋尔双手置于胸腹处,十指相交,开口缓声道:“十九世纪的欧洲兴起了一股给死人拍艺术照的风。”

    经黑滋尔这么一提醒,陈溺也想起来,他曾经在某本文献上看到过相关的内容。

    那个时候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