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恰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

分卷阅读24

    谷关令,借以寄迹微职,静心修道。关尹子经通历法、好观天文,习占星之术,忽见某日紫气东来,浩浩如龙,知有圣人西行,遂传令手下,如见形容奇特、车服异常者从东而来,立即禀报,不得有误。果然,不久之后便有一白发老翁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此老翁即为老子,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意思是先生即将归隐,恳请先生留下毕生智慧,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之后便不知所踪。这就是著名的“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常钦和郗苓道别了沈律师,一路乘车来到郑州,又四处倒车,好不容易找到宝灵市,行程苦不堪言。在城区的旅店稍作歇息后,他们找到历史上传说中的函谷关,实地探访完后,又翻山越岭,终于来到常钦提起过的圣姑庙。

    圣姑庙为周孝女郝女君之庙,于元大德十年所建,庙立于广大高台之上,其正殿平面于前后二殿之间以柱廊连接成为工字型,前后二殿均为单檐九脊顶。

    常钦和郗苓二人刚迈入殿内,便有一股怪味儿钻进鼻中。

    “这什么味道?”常钦捏着鼻子抱怨道。

    他俩四下看了看,原来在大殿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铺着一堆稻草,稻草上有星星点点的黄斑,期间甚至隐约可见几坨大粪。

    常钦:“……”

    郗苓:“……”

    “怎么会这样?”常钦皱眉道。

    “想必是居住在这里的老人。”郗苓回答,绕过臭气熏天的稻草堆,穿过抄手游廊,来到偏厅。

    偏厅不大,目测只有四五个平米,被中间的佛像占去一大半,剩下的流动空间便更小,室内一角摆着一张简易的木板床,床上铺了张破旧的稻草席,一条脱线的薄毯随意丢在上面,旁边是张破烂不堪的写字桌,桌上稀稀落落放着几个碗和一双筷子,桌旁有个金属脸盆架,盆内盛着半满的浊水。在房子的另一角摆着一个黑乎乎的煤球炉,上面有个生锈的开水壶,正咕噜噜地冒着热气。

    一个穿着白色背心,蓝色裤衩,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正背对着他们,坐在偏厅侧门的门槛上,低头呼哧呼哧地扒着手里的饭,他俩走近才发现,大爷身上的背心千疮百孔,想必已经穿了很多年,而他碗里所谓的“饭”其实只有稀疏的几粒米,剩下的全是汤水,根本不够填饱一个人的肚子。

    两个人顿觉一阵心酸,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常钦蹲下身,轻轻拍了拍大爷的肩,问道:“老爷爷,您一个人住在这儿吗?家人呢。”

    老大爷耳朵不太好,半晌才回过神来,浑浊的目光中看不出任何情绪,含糊不清道:“家人,家人都在种地。我还有个孙子,在,在外面上大学,可厉害哩。”提起孙子,大爷原本无神的双眼突然放出晶亮的光,似乎为家里能出一名大学生而感到异常骄傲。

    “那你的儿子,或女儿呢?他们不管你么?”郗苓也蹲下身,看着老大爷问道。

    大爷沉思片刻,突然低下头,失落地说:“嫌我老,碍事儿,把我赶出来啦。”

    “这里只有您一位老人家了么,还有其他人么?”常钦问道。

    老人摇摇头,回答:“都死啦,这个庙里冷,一到冬天就不停刮风,很多人都在年初被冻死啦,还有几个没东西吃,给饿死啦,现在只剩下我啦,很快,我也要死啦。”老人家口气平淡,似乎在谈论与之无关紧要的事儿,说完后又埋头喝手里的“粥”。

    郗苓看了眼常钦,两个人同时站起身。“想必这就是你遇到的那位大学生的爷爷。”郗苓说道。

    常钦点点头,苦恼地说:“我们该怎么办?千里迢迢赶来这里,总不该放任不管吧。”

    郗苓想了想说:“我现在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看这天就快黑了,不如我们暂时在这庙里搭帐篷,今晚就在这儿过夜吧,正好跟老人家多了解些详情。”

    “也好。”常钦答应道。

    郗苓从登山包中取出帐篷,跟常钦两个人配合着支在老人睡的小床旁,老人家也没有反对,反倒饶有兴趣地放下碗筷,坐在一边看他俩忙碌,时不时问些没见过的小玩意儿,郗苓便很有耐心地一一指给他听。搭好临时睡觉的地方,他俩又在庙堂后头找到一把竹编的扫帚和一个簸箕,把老人家的临时住处里里外外清理了一遍,把那堆又臭又脏的稻草统统扛到村头垃圾桶扔掉,忙完这些,俩人累得不行,也饿得不行。

    常钦拿出仅剩的几盒罐头放在老人的破写字桌上,然后拆开其中一盒,教他怎么加热,简单地准备好晚上的食物后,常钦拨了一大勺牛rou放进老人碗里,想必是生平没尝过如此的美味,老人两三口便吞进了肚子里。

    夜幕很快降临,大殿外树影斑驳,知了此起彼伏地鸣叫,漆黑的天空上星星点点,这是个晴好的夜晚,凉风徐徐,温度适宜,郗苓在殿外台阶前点起一团篝火,摇曳的火光照进殿内,将每个人的身影拉得极长,他俩搬来几堆干净的稻草,铺在老人睡的床边上,席地而坐,听老人家讲自己被赶来这里的前因后果。

    老人家姓朱,老伴儿死得早,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娶了媳妇,又生了一个懂事乖巧的孙子,几年前,村里经济还尚景气,儿子跟媳妇对他也算不错,嘘寒问暖,照顾起居饮食,做得面面俱到,孙子又特别粘自己,一家人过得挺和睦,直到去年夏天,孙子考上大学离开了家,正巧那年闹干旱,家家缺水,儿子跟儿媳便开始嫌弃老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为难,老人只好少喝水少洗澡,可是夏季炎热,每日又需要下地干活,晚上回家不洗澡,很快便满身sao味,媳妇嫌弃公公不讲卫生,不让他一起吃饭,每天丢给他一张小板凳,让他端着碗坐在家门口吃。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空气干燥,田地常常起火,最厉害的一次,全村三分之二的稻田被烧得只剩一堆灰烬,家家户户都穷得揭不开锅,朱家人看朱大爷便越发不顺眼起来,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更何况还得照顾他。

    这时也不知是谁,去镇上请来一位算命师傅,大师挨家挨户看了一眼,又站在被烧毁的稻田中央假模假式地念了一通咒语,最后慢吞吞地说道:“听闻村里有座圣姑庙,圣姑在庙中独居多年,急需花甲老人陪伴,各家人可把自家年过六十的老人送往庙中,方可避免灾难再次降临。”也亏这村子人的文化程度跟榆次县不相上下,村民听闻,便纷纷扭头,回家把老人的行李打包好,扛着就往庙里仍,有些心肠软的,还会顺带稍点大米一起送过去,心肠硬的,丢下一张床几条棉被就了事儿了,刚才老人家拿来做饭的煤球炉,正是一位婆婆的女儿实在于心不忍,才从家中搬来,婆婆是去年年尾耐不住严寒冻死的,她死后,这庙里就只剩朱老头一个了。

    “当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