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
不是顾念范贵妃腹中的孩子,恼羞而怒之下,怕是连爵位都得夺了。 丢脸的气没处撒,当场叫殿外侍卫进来,剥下官帽笏板,押送回府去。 …… 散朝后,韩蛰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端然往锦衣司去。 韩镜跟甄嗣宗却被永昌帝召到麟德殿议事。 范逯一去,门下侍郎之位便空了下来。朝堂上的琐事永昌帝固然没耐心去管,这等大事却不能逃避,整日里沉溺在马球斗鸡场,百官的才能德行他都不清楚,也只能请教两位左膀右臂。 甄嗣宗素来圆滑,不急着答话,只沉吟思索。 韩镜却是老谋深算,当着甄嗣宗的面,摆出举贤不避亲的态度,历数韩蛰入仕后的政绩功劳,举荐他升任门下侍郎,兼任锦衣司使之职,为君分忧,安稳朝政。 永昌帝闻言思索,甄嗣宗却满心诧然。 本以为韩镜还会做个表面文章,多举荐几位能人,他再顺水推舟,举荐旁人为相,谁知韩镜竟会单刀直入,只提一个韩蛰?相位父去子继,实在是稀罕事,韩蛰毕竟年轻,入相着实升迁太快。且韩蛰手里握着锦衣司,一旦入相,锋芒必定比先前的韩墨还盛,祖孙俩一旦联手,他这中书令怕是都得退避三舍。 但除韩蛰而外,满朝上下却找不到合适的旁人。 有能力跟韩镜抗衡的,多在外领兵,或是驻守边境或是节度一方,如今的局势下不可轻动。若从文臣里挑选,以韩镜这势在必得的态度,旁人哪怕暂时提拔上来,也未必能熬多久。 甄嗣宗犹豫了半天,才勉强附和。 ——范贵妃身怀有孕咄咄逼人,一旦诞下孩子能伺候人了,凭她那狐狸手段,必能将永昌帝捏得紧紧的,甄皇后未必还能如此刻般,趁着范贵妃不能侍寝的空档扳回局面。范逯虽倒了霉,范通的兵权却还握在手里,这种时候,他还不敢跟韩家闹翻。 两位相爷都表了态,永昌帝虽觉得不妥,却也只能听取,说回去想想。 韩镜仍是忠厚稳重之态,拱手应是。 麟德殿里三人为韩蛰头疼,韩蛰本尊此刻却已去了京兆衙门的牢狱。 昏暗的牢狱虽不及锦衣司的阴森可怖,因唐敦身份特殊,被安排在牢狱最深处,氛围也颇森冷。韩蛰挥退狱卒,隔着细密的铁栅栏,打量里头盘膝阖目而坐的人。 他走得无声无息,那身冷厉刚硬的气势却半点不曾收敛。 唐敦仿佛察觉,遽然睁目,便对上韩蛰冷沉的眼睛。 第109章 自娱 自从进了京兆尹的牢狱, 唐敦这还是头一回见到韩蛰。 十余日与世隔绝,他不知外头情形如何,但从京兆尹雷声大雨点小的举动来看, 想必傅氏并未死在范自鸿的手中——否则他不会被关在此处不闻不问,韩蛰更不会拖到此刻才来看他。 以韩蛰的机警洞察,必定能窥破他跟范自鸿勾结合谋的打算。 唐敦对上那双沉厉的眼睛, 有些忌惮, 却不至于太害怕,只起身恭敬行礼, “大人。” 韩蛰没出声, 半晌才冷声道:“是祖父?” “是。”唐敦保持抱拳的姿势,垂眸看着地上的干草。 决定出手时,他便想过可能的结果。若傅氏死了,劫持的事死无对证,一箭双雕。若傅氏没死,韩蛰纵然盛怒, 有韩镜居中斡旋, 必定也不会伤他性命。毕竟,韩蛰虽凶悍冷厉, 头顶上却还压着韩镜。 唐敦先被贬谪再被起用,官职虽在锦衣司中, 却早已成韩镜的人手。 相府以韩镜为尊, 他的性命有韩镜保着, 韩蛰未必肯为这点小事撕破脸, 哪怕此刻盛怒贬谪处置,只要留着性命,能为堂妹报仇、得韩镜器重,仍是值得的。 这利害唐敦早已权衡清楚,此刻对着韩蛰,反倒少了素日的敬畏忌惮。 两人沉默各自,片刻后,韩蛰神情淡漠,转身离开。 唐敦微觉诧异,紧紧盯着他背影,直到韩蛰走远,仍未能回过神。 这是何意? 牢狱外,京兆尹请韩蛰入侧厅奉茶,将拟好的案情判决呈上,请他过目。 前日韩蛰曾派人过来,说已将被劫走的韩少夫人救出,因性命无恙,不须深究。 京兆尹总算松了口气,按他授意赶紧结案,唐敦认罪时已被夺了在锦衣司的官职,便只以劫持的罪名,判往采石场服役五年。 范自鸿的罪名倒是颇为难办。 虽说唐敦和那丫鬟都曾指认范自鸿,范自鸿却始终不肯认罪,而韩少夫人据说当时吓晕过去了,连同看守她的恶贼也是雇佣的江湖草寇,不知背后买主是谁,难以取证。 末了,还是韩蛰说疑罪从无,京兆尹才敢写下判决书。 此刻将判决书给他过目,京兆尹仍是满心忐忑。 韩蛰倒淡漠如常——范自鸿虽是此事主谋,背后却有范通撑腰,哪怕他真的劫持了人,证据确凿,既没伤及人命,也只会判个服役之类的小罪名而已,无关痛痒。范家虽被罢相,毕竟还有贵妃和节度使,有的是办法在刑场变通。且如今局势动荡,河东那只握着兵权的恶虎,不宜逼得太紧。 将范自鸿驱出羽林卫的意图已然达到,要算私账,有的是一击毙命的时候。 韩蛰将判决搁在桌上,“何时呈递刑部?” “待会就去。” 韩蛰颔首,想起唐敦那有恃无恐的样子,神色冷凝,“后日送他去刑场。” 京兆尹没打算戳韩家的老虎鼻子,无关紧要的事,自是从善如流。 韩蛰没再耽搁,出了京兆尹后去锦衣司,晚间回府,径直往韩镜的书房里去。 …… 藏晖斋,韩镜忙完手头的事,正沏了壶茶慢慢喝。 书房里陈设古拙,书案旁供着一尊青铜鼎,旁边瑞兽香炉上,香气淡袅。今日范逯丢了相位,甄嗣宗对他的举荐也没敢有异议,韩蛰接任门下侍郎的事已是十拿九稳,朝政上称心如意。 年逾花甲的相爷,额头印了深深的岁月印记,精神却愈发矍铄。 面前的桌案上摆着封信,是曾与他共事过的章瑁之。那位年过七十,身体却仍健朗,信上笔锋刚健工整,银钩铁划,不逊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