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
书迷正在阅读:见微知著(弟妹 H)、危险的暗恋、绯闻俱乐部(1V3)、海上日夜、娇媳(公媳禁忌)、cao她上瘾(高H 1V1 先婚后爱)、失忆后她总是被艹(nph)、母亲怀了我的孩子(全)、重生之圣途风流
顿了一顿,又道:“臣愿请缨,亲临战场!” 郑天寿一带头,其他武将均是请缨出战,群情涌涌,郑家的这些武官大多说都是水军将领,海战经验丰富,平素与清廷水师也是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冲突,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若此战成行,将是一次大型的战争,五百艘战船,意味着台弯近三分之一的海军力量倾巢出动,那景象,想想也热血沸腾。 但诸多文臣却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华侨既然自己选择了离开,就应当承担一切后果,有老成持重者则提议郑克壁先向西班牙递交国书,警告他们,若他们还不听再做决定。 文武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其实大家都有一个隐忧,清廷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也差不多气数尽了,清廷的下一个目标,除了台弯再无其他,若抽调如此多的兵力,万一清廷来攻打,实在危险得很,但坐视不理同胞任凭外国人屠戮,他们又不愿承担骂名。 正纠缠不清,陈近南和高桂联袂到了,郑克壁大喜,议事厅上的口水战,他已经听腻了,作为一个三十岁的青年王爷,实际上也就是台弯国王了,他也有野心,恢复大明江山,是从郑成功再到郑经,再到他的夙愿,三代人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血泪和千千万万的抗清义士的生命。西班牙人屠杀华人,是郑克壁所不能忍受的,那些老酸儒们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令他很是不爽,见自己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到来,喜形于色,亲自下来迎接。 高桂在路上就已获知此事,这段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屠杀华人的历史,他并不知道,也想不到外国人欺凌中国,原来是这时候就已经拉开了帷幕的。他一到议事厅,便抢先说话。 “王爷,还有什么好商议的,打他狗日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别让外国佬欺我们大明无人!” 高桂怒目圆睁,双拳紧握,一副要立刻摩拳擦掌上前去杀人的模样。 郑克壁连连点头,道:“小宝兄弟,我也是这么说,被人欺负到头上来了,我们还有什么客气讲的!如果我们置自己的同胞生死于不顾,不但我们的同胞会失望,那些外国佬也会瞧我们不起。” 高桂大声赞道:“王爷说得好!” 忽然转身面向文武大臣,大声道:“此事已经关乎国家尊严和民心,大明汉人,不论在哪里,都是我们的同胞,王爷身为大明的王,就有一万个理由讨伐杀人凶手,为我们的同胞报仇,让外国人不敢再小瞧了我们!刚才见到你们在争辩,想必一定是担心我们抽调了兵力会令台弯守备空虚,其实大家不用担心,我们是为了同胞而战,为了国家尊严而战,就算台弯不留一兵一卒,百姓们也会为了我们死战到底,保卫家园!” 议事厅中,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少数人已经闭嘴。民族大义这高帽子扣下来,谁也扛不住。 不过,这半年来,安排去爪哇的人很多,去菲律宾的却没有,具体情况只能是从当地的华人那里获取,当下,有人将从马尼拉来的华商带来议事厅。这人精瘦矮小,皮肤黝黑,显然是在马尼拉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名字叫作班查望,是个经营瓷器陶器的小商人,班查望跪在地上哭诉着西班牙人的暴行,他的商铺已经和当地汉街的其他商铺一样,成为了废墟,西班牙人和菲律宾人不但抢掠了华人的商品货物,还对华人进行了屠杀,班查望的财产固然是没有了,他的妻子和四个孩子也全部被杀,他是出门去洽谈一批货物,才幸免于难,大屠杀开始时,他和一些华商躲进了一间仓库的地下室,足足藏了七天,等事态平息下来,班查望偷偷返回家中,才知道家人已经全部遇害,后来经过商量,班查望和几个华商连夜搭乘在马尼拉港停靠的英国商船来到台弯,希望延平王能帮他们。 明隆庆三年(1569年)明朝海盗林凤亲率战艇六十二艘,以五千多精壮强悍之士,直捣西班牙殖民者,一举攻陷吕宋岛的玳瑁港,并在玳瑁镇上建立都城,逼使西班牙殖民者前来朝贡。明朝灭亡,玳瑁镇逐渐衰败,西班牙人重新掌管了这个实际上达到小城市规模的城镇,而汉街,指的就是玳瑁镇。 亲耳听到华商哭诉,人人愤怒,从班查望口中得知,西班牙人现在主要力量放在陆地上,而不是海上,因此战船并不多,他听到延平王要派五百艘战船出战,惊得目瞪口呆,连连磕头。高桂和陈近南却是同时想到什么,对望一眼,暗暗点头…… 第196章备战 作为一个现代人,高桂很清楚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在五军都督周全斌督导备战,进行积极动员之际,高桂把班查望所描述的屠杀华商事件进行了少许的整理和包装,并叫人以最直白的语句写了一篇类似纪实报道的文。 不到一天时间,台弯各地便传遍了,每个人的话题都是此次大吕宋屠杀华商的恶性事件,茶馆、酒肆、大街小巷,全都议论纷纷,几乎要掀翻了天。令高桂尤其没有想到的是,他低估了汉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人们群情汹涌的走上街头,以最激愤慷慨的热情声讨杀人凶手。(自1571年至1898年,其地为西班牙侵占,故译作小吕宋,而以大吕宋称呼西班牙。过去华侨去菲律宾者多在吕宋登陆,故以吕宋为菲律宾之通称。在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代,华侨又称西班牙为大吕宋,称菲律宾为小吕宋。人们自发的聚集在各地官衙、军营附近,要求入伍参军,要求军队征讨吕宋,甚至很多富有的商人主动提出捐助财产充当军费,向吕宋开战。 高桂的初衷只是想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也是调查民意,这一时间心血来潮的举动,哪知道民众竟有这么大的反应,他又惊又喜,也是感慨万千,这样具有民族荣誉感的民众,令他骄傲自豪,令他感觉到一种希望,一种令人振奋的希望,相比清朝末年和二战日寇侵略时的人们那种麻木、怯懦、任人宰割,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汉人,还有救!高桂心底的兴奋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能了解的,相对后世人们的冷漠和麻木,这个时代,这个地域的汉人还拥有着国家荣誉和民族荣誉感,他们还有血性,他们还有勇气,再没有什么比这个重要了,清朝,决计不能让清朝把汉人的这最后一块土地腐化了!高桂心中波澜壮阔,他不能再坐视历史的重演,悲剧的再临,世界历史上,十七世纪是欧洲各国飞速发展的时候,他们的发展很快就把昔日东方大国甩在了身后,当清朝辫子兵还在挥舞大刀弯弓射箭的时候,他们已经拥有了机枪大炮,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那疯狂倾泻在中国人头上的子弹炮弹,到现在高桂还记忆犹新,八旗兵骑着他们引以为傲的战马,前赴后继的冲向死亡,时代的差距是那么悲凉和无奈,让人从心底淌出血来! 就从这一刻起,当老百姓们在街头高呼着要征讨吕宋的时刻,高桂热泪滚滚而落。 他之前的打算是,等待发展到初具规模的时候,就移民印尼(爪哇)放弃台弯,专心在爪哇建立汉人的国家,毕竟台弯距离内陆太近,但现在他改变主意了,爪哇,要!吕宋,要!台弯,也要!如果可能,为什么不可以建立一个连接台弯、吕宋和爪哇在内的新的汉人王朝呢?之后的两三百年,是大航海时代,拥有了强大的海军,就能拥有凌驾于东南亚各国军力之上的强权,主宰他们的生死,至于日本,高桂一阵冷笑,此时的日本还是个闭关锁国的幕府时代,政治上虽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但事实上只拥有可怜的一小块土地,国家实权是掌握在幕蕃大将军手中,大将军拥有的土地最多,然后层层往下分封土地到大名、武士。经济上还是封建农奴制,这样一个一盘散沙的岛国,应该让他们从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论男女,不论老幼,全部杀掉,彻底杜绝这个凶残得没有人性的野兽民族,哪怕在这个空间会被人称作杀人魔王、屠夫也在所不惜,二战前后,中国人的那段血海深仇,在此时就应该去解决! 通过自己草拟的那份纪实报道,高桂立刻想到了一个指导舆论的最佳工具——报纸。他马上和陈近南商议此事,当年郑经在他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令台弯在短时期内焕然一新,境内大治,正是治理国家的最优秀的人才,陈近南是何等的眼光,立刻看到了报纸的作用和背后深远的意义。台弯这二十年来,因为他大力的兴办教育,读书认字的普及率极高,报纸的作用,不光是能够凝聚民心,掌握民意,也能反过来促进民众学习更广泛的知识,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这等浅显的道理,陈近南懂。已经年逾五十的陈近南双目闪亮,仿佛年轻了十岁,立刻和得意弟子高桂连夜商讨,对于办报纸这件事,高桂打算全盘使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沐王府的王运开和他的侄子王喜是最好的人选,他当然知道,掌握了舆论导向,就等于掌握了民心,而舆论导向,无疑握在自个儿手中是最好的。 与此同时,他也决定亲自去吕宋岛,这半年来,他用现代军队标准训练出来的“特战营”已经拥有三百人的规模了,虽然规模不大,但当中每个人都是来自天地会的忠心成员,年龄限制在二十五岁以下,都有武功底子,身体强健,而且还在军事学院进行了培训,至于武器,全都装备上了燧发枪。台弯盛产硫磺等物,制造枪炮所需的资源极多。此时正是明朝和清朝并存的时代,虽然历史上南明(台弯郑家)即将被清军所灭,但这并不能掩盖明朝的科技水平是远胜于清朝的。不但是燧发枪,火炮方面要比清军先进得多,造船业也远超出清军的水平。 (注:这并非作者瞎掰杜撰,而是史实。 历史上,清军攻打台湾都是以荷兰舰队当主力,因为清军火器根本不是郑家军队的对手,否则也用不着玩迁海三策了。可等到唯一撑门面的那帮明朝遗人死光,满清的火器就更是倒退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清朝嘉庆年间,军方曾倾全国之力仿制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机炮用来装备八旗炮队,结果所造大炮射程竟不足原炮一半;鸦片战争前,关天培日记中的记载清军当时自制的九千斤大炮(不是臼炮)最大射程只有一千两百米,要知道明代一千多斤的红夷炮都比这远得多得多;当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兵被英国开花炮弹打得晕头转向,对开花弹视为神物时,全然忘了他们的老祖宗努尔哈赤就是让明军开花弹给砸死的,而在当时北京八旗炮库内还有大量被蛛网密布的明代造开花弹……所以说句难听点和大家有点接受不了的话,清朝统治下,中国不但没有进步,相反还文明倒退,再说一句有点不敬的话:不是每个民族都具备汉人这样的智慧的,被元朝灭掉的宋朝和被清朝灭掉的明朝,总体上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文明大倒退,之所以在晚清时代中国会被外国侵略者随意欺凌随意宰割,和这两次文明大倒退是分不开的。 在1598年,明代火器研制者赵士桢在土耳其火绳枪的基础上又改进出鲁密铳。这种火器弹药装填量高、射程远,威力比同期欧洲火绳枪大,更比当时日本战国时代的火绳枪轻便,因此在明军中大量装备。明朝支援高丽李朝的战争中打垮丰臣秀吉的日本联军,应该少不了子母铳跟鲁密铳的功勋。戚继光在平倭时期还发明了一种虎蹲炮。底盘有铁钉,可抓牢地面从而减少后座力、提高命中率。一炮能打出百多弹丸,是实施高密度面积打击的利器。而且该炮体积轻巧、机动力强,对潜进山区的倭寇作战成效显著。1568年,戚继光甚至把它装备到骑兵营,作为必备的骑兵炮作用跟现代的小型迫击炮相似。 更为闻名的红夷大炮,最初是明代天启年间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上买来。红夷大炮就是长管加农炮,广泛为英国跟荷兰人使用在战船上。澳门葡萄牙人的三十门炮也是从英国船上掠夺而来。明朝得到这三十门炮,一部分用于军事仿制,一部分则用于实战,布置在关外。袁崇焕宁远大捷就是靠这几门从葡萄牙人处买来的红夷大炮,把自许平生百战无败迹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炸得狼狈而逃,最后跟丰臣秀吉一样,愤懑成疾,郁郁而终。1635年,另一个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更发明了燧发枪。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并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相对于火绳枪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明代燧发枪的自行研制并不比欧洲人晚多少,德国发明燧发枪并投入到军队当中和法国人作战的时间是在1644年,所以换个角度来看,明朝的科技和军事水平在当时仍是和欧洲强国持平的,假若没有发生清兵入关,没有清朝,可想而知,中国会被不重视科技的清朝拖得越来越落后么?会被那些欧洲国家后来居上,实行侵略么?堂堂的东方大国,到最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也不知努尔哈赤那厮会不会在九泉之下羞愤得再死一次? 为了维持这三百人的特战营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高桂自己掏了不少腰包,这些燧发枪要保养,要向郑克壁领取子弹进行cao练,都需要钱,而且,在西班牙人屠杀华商事件之前,高桂更打算研究后装单发枪或者更进一步的后装连发枪。这种更先进的武器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发出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装连发枪才开始正式登场,被英国、美国等国装备到军队当中,可惜的是,高桂并不是军事迷,他虽然知道这种武器,具体的东西却是不知道咋整,只好先把这个概念大致的告诉给兵工厂的匠人,让他们自己去想,至于能否成事,高桂并不抱太多的希望,毕竟两百年后的后装枪,现在拥有的话固然可以称雄世界,但是技术上的工作,并不是想想就能有的。 就在一六八零年的夏秋交替之季节,郑家南明军队正式宣布向西班牙殖民地吕宋开战,大都督周全斌亲率大小战船四百五十艘,士兵七万向吕宋开拔。 这一年,在后世历史上称为大明帝国崛起的战! 高桂和陈近南、玄贞道长、关世基等天地会核心成员也在舰队的其中一艘船上,也包括三百名特战营战士。高桂是首次接触到海战,看到这浩浩荡荡壮观的景象,心中豪气冲天。作为大航海时代最早一批的殖民者,16世纪西方最强大的海上殖民帝国是西班牙,在历经了一百多年后,其实力已经被后来的英国、荷兰等国超越,但他们的战舰依然不可小觑,至少要比现在的这支南明远征军的军舰先进了许多。 海上的航行,高桂等人丝毫没有浪费时间,他们一方面向班查望等华商询问西班牙人的海军舰队情况,一方面打探他们在菲律宾的军事力量,除了班查望之外,还有两名华商也都具备一定的侦察素质,从他们所说的情况,高桂慢慢摸清了一个情报,西班牙的海军曾和英国开战,损失较大,实力大打折扣,军舰应该在三十到五十艘之间。 高桂知道,就算是这几十条战船,也决计不容小觑,不过,他虽然担心,却也从陈近南口中得知,已经年近六旬的周全斌是一位老资格的大将,大小海战不下百次,若非郑克壁下定决心要扬威海外,根本不会派这样一个镇国级别的统帅出来指挥。看到师父这般笃定,高桂也放心不少。 这日清晨,天刚刚亮时,前方进行探路的小队鸣炮示警,一时间,战舰群如临大敌,吆喝声和号角声此起彼伏,高桂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他们和身后的这些船是做为后队准备登陆作战的,船上也没有大炮等远程攻击武器,只能眼看着前方炮声隆隆,特战营的三百名战士,更是紧紧的攥着手中的燧发枪,注视着远处大雾中影影绰绰的火光…… 第197章登陆菲律宾 雾气像是被炮火驱散,震耳欲聋的炮击声连成一片,高桂紧张的站在船舷时,能够清楚的感觉到海面上的震动,尽管是离得这么远,那种震天动地的场面也令他心跳加快,无法自已。 陈近南却是镇定如常,仰首远眺,大概炮战持续到二十多分钟后,在前方水军将领的指挥下,高桂这一批舰船在炮舰的掩护下,向吕宋岛的仁牙因港口突击。 距离海战的战场越来越近,高桂看到已经有本方船只沉没,大批的军士落水,其他船只正在施救,甚至还能看到巨大的西班牙军舰,火光和烟雾以及海上的雾气缠卷在一起,硝烟的气味经久不散,高桂是次经历这样的场面,饶是他武功高强,更拥有莫苏达亚这个灵魂战士当护法,也不禁被这轰烈的场面所震慑,不时还有炮弹越过本方的船只,落入前方的海中,掀起巨浪。 这种威力的火炮轰过来,别说是人rou,就算是变形金刚也会被轰得掉漆吧…… 不敢多想,他还是很佩服陈近南的,面不改色,稳如泰山,一副风云变色而不改的淡定样儿,不愧是一头老鸟啊!这时,从仁牙因港传来炮击。 那是西班牙人的炮台!幸好只有四门大炮,发射速度也很有限,但郑家军的登陆舰队依然付出了沉船三艘,创伤七艘的代价,靠着强行靠岸用炮火压制,终于轰烂了三座炮台,和一艘企图前来救援的战船,艘战船成功登陆! 可笑的西班牙士兵何曾见过这样大规模的场面,他们在菲律宾耀武扬威惯了,通常十几个人就敢随意抢掠,菲律宾土著根本不敢反抗,郑家军的舰队铺天盖地的攻击,令他们心胆俱寒,那完全不惧猛烈炮火突击的勇气,也是他们从欧洲到东南亚一路而来所不曾见到的。四百五十艘战船,对上他们仅十艘船,简直就是螳臂当车。郑家军拿出这么大手笔雷霆一击,无非就是要一战而定,彻底震慑住他们。不错,作为老牌的海上霸主,西班牙人的火炮很猛,临时仓促的反击,还有一半多的舰船没有来得及驶出海港,也就是这样的抵抗力,竟也干掉了郑家军五条船,并还有二十多条船不同程度的损坏。 自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之后,西班牙海军力量已大为衰落,军舰只有三十五艘,大部分都还停靠在港湾之中,在郑家军强行登陆成功时,势单力薄的西班牙人挂起了白旗,向郑家舰队投降。 还没等特战营开火,战局已定。欢呼声直入云霄,高桂有些反应不过来,这就投降了?西班牙人太熊了吧!好歹打一场啊!老子三百号弟兄三百条枪,都还没热身哩!怕死也不是这么个怕法! 高桂在十几个亲自提拔的护卫簇拥下,来到周全斌的副将杨开畹跟前,这位杨将军正和一个貌似西班牙军官的人交涉,但很显然,语言不通,鸡同鸭讲。 高桂用英语问道:“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是谁?是你吗?” 那军官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想到这个中国人会说英语,高桂又问道:“你到底会不会说英国话?” 军官这才恍然,用蹩脚的英语答道:“我会英语,本人拉维斯利,西班牙帝国菲律宾属国上尉。阁下是谁?为何对我们进行野蛮无礼的攻击?” 高桂骂道:“野蛮?干你老!告诉你,我们是大明帝国的军队!知道我们来干什么的么!你外公老婆的二姨子。” 最后一句话用的是中国话。 拉维斯利面色一紧,其实他见过当地的中国人不少,也猜到是中国的军队前来寻仇,但怎么都想不到,竟然会派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和舰队,其实,在十几年前,他们就已经进行过一次这样的屠杀,当时杀了玳瑁镇几乎一大半的中国人,足有两万多人,那些中国人根本就不懂得反抗,甚至逆来顺受,仅有的几个“胆大包天”者,也被立刻开枪击毙,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中国人实在是做生意的能手,基本上就可以完全解决了。 哪里知道,郑家的海军竟然如此“劳师动众”可怜这小小的一个上尉军官,强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被桂哥狠狠的抽了一嘴巴,口鼻皆破,血流不止,像一头死猪般叫唤起来。 高桂这一巴掌,扇得西班牙士兵连个屁都不敢放,手中的武器全部被缴,像是奴隶一样被看押起来,这时,副将杨开畹已经将港口全部占领,清点俘虏时,简直就是惊得呆了,在港口的西班牙士兵,包括战船上的水手俘虏,加在一起也不过两百多人,菲律宾人倒是多,有一千三百多人。相对郑家派来的七万军队,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杀鸡用了牛刀。 其实西班牙人在征服新大陆及非洲、菲律宾等地时,所遇到的都是缺乏社会性防御能力的、组织较松散、武器落后的王国或部落。正因为他们常常只凭借数百人就能征服一大片地域,他们一度对自己的武力信心爆棚,以至于1576年菲律宾总督桑德认为只须四千到六千人便可征服中国。后来,西班牙王室觉得这个人数有点不靠谱,就很傻比的将这个人数增加到一万人到一万两千人。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史实,在十九世纪末,西班牙人被美国佬从菲律宾的土地上赶走时,当时在菲律宾驻扎的西班牙军队,总计才一万七千多人,其中只有三千多人是西班牙人,而在十七世纪的此时,也就只驻扎了不到两千人。郑家军能碰到十分之一的防守军队,其实就算是运气不错了。 大明的军队打来了!我们的军队来了! 菲律宾的华人陷入了疯狂的惊喜当中,就在当地华人的指引下,郑家军队留下三千人打扫战场,对战船进行修补,并看押俘虏,接收停在港湾中完好无损的西班牙战船。其他人则进行地毯式的进军,高桂惊讶的发现,菲律宾的华人全都是明朝人的打扮,没有一个是清朝长辫子。他率领三百名特战营跟在后头,此时的特战营像是暴发户一样,每个人都背上了缴获来的火枪,他们在桂哥的授意下,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杨开畹可不敢对这位陈军师的得意弟子,王爷跟前的红人多说什么,眼睁睁的瞧着这伙“强盗”满载而去,摇头叹息。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却错过了最震撼的一幕。 就在郑家军攻入菲律宾的这一天,这里的华侨闻讯而来,面对着这些来自祖国的同胞军人,在屠杀中幸免于难的华侨们自发的聚集而来,他们带来的,不是犒劳军队的礼物,不是欢迎的旗子,当先头部队进入到一个镇上时,所有的郑家军战士都呆住了,他们停止了前行,街道的两旁,数不清的华人跪伏在地,而是每一个汉人的手中,都捧着一块块的木牌灵位,有的手中拿不下太多,就摆在地上。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在两个年轻人的搀扶下,来到一身戎装的周全斌面前,颤抖着向周全斌跪了下来,哆嗦着发紫的嘴唇,颤声叫道:“苍天呐,你终于开眼了!” 登时,镇上所有的汉人都放声哭了起。 满城皆哭,满城皆是血泪!这就是我们侨居在外的同胞,他们得不到祖国的承认和重视,他们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国家的军队来到这里,为他们而战,1603年1639年,西班牙总督担心华人的过度发展会影响他们的殖民统治,竟下令屠杀。两次屠杀,杀了五万多华人,鲜血染红了马尼拉。那时候,明朝自顾不暇。菲律宾的华侨华商已经对自己身后的祖国不再抱有幻想,但今天,完全看不到尽头的大军悍然登陆,在海上击败西班牙刽子手,他们究竟是匆匆过客,还是来帮自己报仇的?所有的华侨涌现出来,他们看到了希望! 第198章各怀鬼胎 这仅仅是一个渺茫的希望,毕竟侨居此地的汉人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元朝,当时蒙古人施行暴政,残暴不仁,沿海一带的福建、广东、江浙的汉人为避免被蒙古人屠杀,千里迢迢千万吕宋、爪哇、甚至日本等地扎根,他们从未受到过中原统治者的保护。郑成功当年的确也有过护侨的计划,但在他准备出征讨伐菲律宾西班牙人的时候,却病故了,郑经也曾想要出兵,一是为菲律宾华侨报仇,二是为台弯开辟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但被耿精忠的求援打乱了计划,不得不搁浅,历史上的这个时候,郑家内乱,清军趁此机会攻下了台弯,明朝最后的政权宣告结束。 但是,也许是老天有眼,让高桂这现代人穿越来到了这个时代,历史发生了偏差,高桂和陈近南更是直接和间接的解决了郑家的危机,天地会成员从内陆迁徙到台弯,也震慑了那些心怀叛逆的墙头草们,台弯政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威慑,郑克壁更对自己的老丈人和高桂信任有加,从而使得政令通明,畅通无阻,更好像是松开的手掌握紧成了拳头。这一次,是真的来了!郑家的军队兵甲鲜明,威风凛凛,海上的兵船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是祖国的军队啊!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是海外侨胞心中的守护神,是他们的脊梁!有一个能够保护他们的强大祖国,才能真正让他们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挺起胸膛! 战士们的眼眶湿润了,当中有不少是从军事学院经过培训走出来的,他们被灌输的,不是之乎者也和效忠某一个统治者,而是要求他们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而战,手中的武器,是用来保卫国家和国民的,而此时此景,终于令他们切身的体会到,作为军人的责任是什么,不就是保护自己的同胞不被外族侵害么!…… 大军压境,令西班牙统治者终于陷入崩溃,假若郑家军来的是七千而不是七万,菲律宾总督塞巴斯蒂安.乌尔塔多.德.科奎拉(简称科奎拉)还可以调集军队和郑家军进行决战,尽管他只有两千不到的本国军人和六千人的当地武装,但科奎拉从不怀疑西班牙战士的勇敢和优秀,他有信心能将这些国姓爷的军队消灭在菲律宾。可现在不同啊,来的是七万大军啊!不但科奎拉总督,连同他的伙伴,全都傻眼了。对西班牙人而言,一场战争,投入的兵力达到五千以上就是大规模的级别了,英荷战争的次海战,两国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到七万,欧洲小国人口的限制,使得郑家军的七万大军在他们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庞大! 一切都没有了!难道这就是辉煌的西班牙帝国走向没落的征兆么!尼德兰没有了,葡萄牙独立了,卡洛斯二世也是个畸形的怪物,因为王室几代人近亲结婚导致卡洛斯不但是个性无能,更是个轻度的智障,他们的国王,一度成为他国的笑柄。这是上天对伟大的西班牙的惩罚么?科奎拉目光呆滞的跌坐在总督的宝座上。 这是一块多么肥美的土地啊!菲律宾土著比兔子还要听话,这里盛产稻米、椰子,蕉麻,黄金产量更是令人眼红,在菲律宾当总督,不但惬意,更是肥的流油!但现在,科奎拉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保得住这一切。 此时的科奎拉心中充满强烈的不甘,他甚至后悔,不该奉行“以华养菲”的政策,不应该屠杀那些汉人。 “总督阁下,至多再过一天,他们……他们就要打过来了,我们该怎么做?” 说话的,是科奎拉的合作伙伴伦烈,也是他的骑士团团长。 科奎拉环顾房间内坐立不安的四个人,阿尔隆索是他的卫士长,曾经骁勇善战,枪法极准,这些年养尊处优,也不知枪法有没有落下,佩德罗是一位修道士,该死,这个时候还祈祷个屁,七万全副武装的正规军,万能的主也要退避三舍,马卡是菲律宾土著武装的头头,这个肮脏卑劣的下等人,眼神狡诈阴险,他会不会向明国人投降呢! 阿尔隆索一拍桌子,将陷入沉思中的科奎拉惊醒。阿尔隆索怒道:“他们的火枪有我们的犀利吗?他们的士兵有我们伟大的西班牙军人勇敢吗?总督阁下,我愿意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捍卫伟大的西班牙的尊严和荣耀!” 传教士佩德罗白须一颤,眼中闪过一丝惊诧的神色,但很快他又低下头去,继续祈祷他那个世界里的主,菲律宾兵团的马卡飞快的撇了阿尔隆索一眼,同样,他选择了沉默,跟在西班牙主人屁股后头,马卡的确是养白了许多,有点不像是皮肤黝黑的菲律宾人了。此时,他的脑袋里只是飘荡着有关郑家的大军的传闻。